close

 

陳庭詩~1

 

蒼古的撼動 陳庭詩紀念展

記者黃明堂//台南報導

 

台灣    五、六○年代   現代抽象繪畫     重要成員之一    的    陳庭詩,



「校園巡迴紀念展—出巡」    

   即日起於台南成功大學成大藝坊展出,       



展品以      版畫    及    鐵雕     為主,作品樸實、雅拙,為觀者帶來一種      亙古的撼動。

陳庭詩     (1916-2002),    幼年失聰    ,早年以     筆名耳氏,




從事        抗戰木刻版畫    創作。


他在      1958年    參與創設    「現代版畫會」,之後也加入    「五月畫會」   ,



投身台灣現代繪畫運動,以版畫及鐵雕作品聞名。

陳庭詩的   版畫   ,以  單純   的   造形   表達出    宇宙生生不息   的   意象  ; 


  鐵雕    作品    則常以  廢鐵   件拼合銲接,  簡潔中   又帶有   一股幽默感   。


陳庭詩    曾說過,他因與   聲音   絕緣,容易陷入    冥想、帶來靈感,因而    創作出蒼古   、帶著   幻境意味   的作品。

陳庭詩   書法  、  水墨   皆精通,


始終致力將    傳統文化   帶入  現代  ,被視為     戰後 台灣具代表性     的     現代藝術家   。展期至11月2日止。

 

 

陳庭詩~2

〈左〉曾勘仁校長〈 中間〉陳庭詩大師

 

 

 

 

陳庭詩~3

圖/文陳南榮〉

 

 

陳庭詩  大師    2002年   過世,



生前隻身在臺,獨居於  台中縣太平市,

是一個聾而不啞的獨居老人,

可是他卻是   臺灣難得  的   全能藝術家   兼     玩石家,

為臺灣藝術界的國寶級人物。

生前在寂靜的世界裡,藉著旺盛的生命力和毅志力,全心全意,認真地投入

版畫、壓克力畫、鐵雕、水墨、彩墨、

書法、金石、詩、詞、現代畫、玩賞雅石等藝術創作;



他的創作在國內外展出,無不風格雋永獨到,妙絕群倫,


是臺灣藝文界的奇才,被美譽為      「十項全能大師」。

 

 

 

 

陳庭詩~5 (1)

 

陳庭詩~5 (2)  

 

 

陳庭詩大師民國五年(一九一六年)十一月二十二日酉時出生,在某次筆談中,他曾提到他出生的怪事,他寫著:「先母懷孕時,夢到有一婦人,抱一男一女來,男很黑,說是由泥沼中撿起來的,問先母要那一個?先母的直覺黑的是男,於是說要黑的,等到我出生後,果然皮膚很黑,黑得像木炭。等到年紀大了,才慢慢褪去。」接著他又寫著「他的生日與齊白石同日,十一月合起來是「肚」字,二十一日酉時合起來是「醋」字,因此他常常調侃地寫著:「如果早生一日,他會滿肚子是醋。」

 

陳庭詩生前有回去參觀臺南億載金城,古蹟人員要收票,他用筆寫在紙上「我要來找我外曾祖父」,因為陳庭詩有顯赫的家世,他的祖母是清朝兩江總督,也是開臺功臣沈葆楨的么女,祖父是進士,他的母親是清朝杭州許氏大族,家族中出過好幾代軍機大臣,家中懸掛有「榜眼第」、「七子登科」等御賜匾額;他的父親是清朝秀才,讀保定陸軍速成學堂一期,與先總統同期。這書香世家,涵蘊了陳庭詩自小就熟識詩書,對他日後藝術創作,或多或少有莫大的影響。沒想到,陳庭詩在八歲時,因嬉戲從樹上摔下,以致耳內水平受傷,從此失聰;因失聰而導致語言障礙,但是他不啞,只憑八歲以前所學有限的辭彙,以福州話發音,聽不懂的人,以為他又聾又啞。因為他天賦超人,記憶力特強,竟然能克服聽、說方面的障礙,憑自我旺盛的生命力,在藝術上盡情地揮灑,能做出一般人不能做的事;與人溝通交談時,只藉著紙張振筆疾書,在不假思索的筆端下,以詩句和掌故表達內心的情誼和內涵,實在令人肅然起敬。

 

十三歲開始學習山水、人物、花鳥等繪畫技巧。雖然童年過得不是很快樂,可是在繪畫的領域中,能盡情適性地發揮得淋漓盡致。十六歲他受到徐悲鴻的影響,開始摸索素描、水彩、油畫等西方藝術,累積了他日後走上藝術創作豐碩的根基。二十歲離開家鄉加入軍隊,負責部隊抗日版畫的職務,這是陳庭詩的版畫創作的開始,民國二十七年,抗日戰爭時,在福州擔任「抗敵旬刊」的主編,曾經以「耳氏」的筆名,以木刻板畫從事宣傳抗日的工作,受到當時軍民的敬重。

 

民國三十八年,來臺後初任公職,他積極參與「現代版畫會」、「五月畫會」等團體,由寫實走向純粹藝術的抽象創作。民國五十九年,獲得韓國國際版畫首獎和中國畫學會第八屆金爵獎,而馳名國內外,奠定他在現代版畫界的地位。

 

陳庭詩的版畫主題簡約有力,在不規則構圖中,使用黑、白色強烈的對比,偶而出現金、紅、藍等色,把握天人合一的哲理,觀賞者唯有以最純粹的心靈直覺,透過禪宗思想與老莊哲學,才能窺探它宇宙廣闊無垠的抽象意境,否則只會有不知所云,霧煞煞的感覺。至於陳庭詩的抽象水墨畫最重要的特質,是融合了現代和傳統,兼具東方和西方的特色,在形式上和西方現代藝術同其脈絡,不過在內涵裡也是洋溢著中國禪宗和老莊思想的特質,彰顯「渾沌原樸,休乎天鈞」的自然哲理,並融合他書法的造詣,使意境豐碩渾厚、自然有力。

 

至於陳庭詩鐵雕的鐵,大都來自拆船廠棄而不用的廢鐵,十分接近他的版畫原理,把無用的廢鐵,化腐朽為神奇,重新賦予新的生命和意義,應用老子「無用之用」的哲理,並契合天人一體的意念,所以他的鐵雕藝術,才能營運出既抽象又柔美線條的韻味。

 

陳庭詩除了以上的藝術特殊表現之外,平日在讀書、作畫、寫字、就是玩賞雅石中度過。陳庭詩玩石頭,已有十幾年的時光,因為玩石而廣交了許多臺灣石頭界的名流。他玩石的理念也十分特別,在臺灣雅石界獨具一格,以禪學的理念玩石,美其名為「禪石」,是增任「八風禪石會」的會長。他認為:「雅石是上帝的雕塑。石既天成又與世無爭,其意境如禪寂,面對此浩瀚無涯的意境,令人俗念全消,石我兩忘;石之形、色、紋之美,千變萬化,自成一格,非人工所能勝任,既不投世俗所好,吾人殊無必要以其形似何物而予附會,應重視石之獨立性,否則豈不大煞風景?真不知石者。吾藏石如藏書,師造化、師自然,讀石非敢玩石。石壽如何識,禪機不可言;忘形真如我,相對共晨昏。」陳庭詩玩石以自然樸拙為原則,觀念十分正確,與他的藝術創作精神不謀而合,可以作為臺灣石頭族玩石的準繩。

 

陳庭詩大師生前是一個不修邊幅,內心卻常帶快樂,待人親切、和藹可親的老人。大陸開放探親之後,他回到福州娶了媳婦,朋友都替他高興,希望他漂亮的老婆,能來臺灣照料他的生活起居,沒想到,當他的新婚太太好不容易到了臺灣,一進門,就看到陳庭詩家裡堆滿著破銅爛鐵(是鐵雕的材料),住了幾天覺得陳庭詩生活上一窮二白,於是就回到大陸去了。充滿幽默感的他,為了此事只寫著「隨緣」二字,從此之後再也不提此事了。他沒有特別養生之道,一生抱著「澹泊明志、寧靜致遠」的胸襟,外表卻有年輕人精神弈奕的感覺,他堅信算命者說:「他一定可以活到一百二十歲。」可惜2002年過世是一位值得懷念的藝術家和石友。最近台南市東門美術館為他推出收藏展,提供者是他忘年之交洪龍木,展出作品包括版畫、書法、水墨、以及鐵雕,展期即日起到九月廿日。有興趣的網友可前往參觀。

 

 

J0UXzoiHtfoEIu90_reEUw 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布朗庫西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